記者 蘇璇/報導
台南市政府9月5日下午於北區成功里活動中心舉辦「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第4期新建工程(東工區)」第2場公聽會
台南市政府9月5日下午於北區成功里活動中心舉辦「台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第4期新建工程(東工區)」第2場公聽會,針對北外環南移工程再度引發地方民眾關注。與會居民普遍質疑高架道路能否有效改善市區交通,並憂心通車後將帶來噪音、空污及震動等影響,強烈要求市府重新審視規劃。
台南北外環東工區公聽會登場,居民憂噪音空污反對南移工程
居民代表指出,市府通知程序不透明,多數沿線住戶未獲正式通知,導致資訊落差。自救會代表蔡善甄批評,北外環南移若蓋在永康與北區中華路上,將讓沿線居民長期承受噪音與污染衝擊,而市府未提出具體環評數據與防制措施,形同漠視民眾權益。
前市議員吳清遊在第一次公聽會時居民已明確表達反對立場
前市議員吳清遊指出,第一次的公聽會,與會民眾全部反對北外環南移,這次的公聽會內容與上次一樣,換湯不放藥,如市府堅持要在中華路面上興建,地方民眾一定會誓死掊爭。
自救會代表蔡善甄
自救會代表蔡善甄,北外環南移蓋在永康中華路與北區中華路上,每天面對噪音、空污、高頻與低頻的震動,長期下來,路旁的住戶那裡受得了,且內政部營建暑於民國112年就發文給市府,要市府要與地方民眾取得共識,才能持續興建,但市府我行我素,根本未舉辦公聽會與地方溝通,一直北外環南移工程快興建完成,才來召開公聽會。
地方意見指出,北外環最初在前縣市長蘇煥智及許添財任內規劃,主要功能在於串聯新市科學園區、安南科工區與沿線工業區,如今新市至安南的路段已完成通車,已符合原先需求,無再繼續延伸的必要。
童小芸強調,市府應比照鐵路東移案加強溝通,化解長達三年的爭議
立委謝龍介執行長童小芸指出,市府一定要與反對居民進行溝通,且此案也有3年以上,為何市府一直未做好,如之前鐵路東移案,最後一一溝通後,讓反對聲音逐漸減少並可施工,大建設定有大破壞,這方面一定要良好的溝通。
對此,市府聘請顧問公司回應,認為北外環南移有助於分散市區交通壓力,若未興建,未來至民國140年台南市中心對外交通恐將日益擁塞。
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副市長郭泰源則提醒,交通規劃應放眼未來,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可能成為更符合城市發展的方案,不宜過度依賴高架道路建設。
此次公聽會中,地方民意普遍傾向認為北外環工程應在現有路段完成後即告一段落,並期待市府提出更符合未來發展的交通改善方案。